【系统提示:映像人格调试失败】
【备选方案启动:同步模型构建中……】
【目标:以Δ类为核心模型,生成高相似度执行体】
【初始化名称:苏离映像体|权限级别:拟·主控】
【投入副本结构中】
副本街区的气压陡然发生了变化。
不是物理的重压,而是一种几乎无法察觉的“感知共振”:空气里浮现出某种苏离极其熟悉的频率脉冲,像是她的神经在被一根看不见的弦牵引。
她顿了一下,立刻明白了。
——来了。
这一次,不再是一个抽象的“替代者”,也不是某种温顺的中心性容器,而是一个彻底参照她本体人格构建的高拟真映像结构。
苏离站在街头的玻璃前,看到倒影中出现了第二道影子。
和她一样的身形,一样的头发长度,一样的站姿,甚至连眨眼的节奏都相同。但那人没有真正地“映在玻璃里”,而是像一段延时处理的数据图像,在时空边缘重叠。
【人格映像同步中:96.3%】
【模仿范围:语言习惯|行为反应|情绪刺激|节点交互策略】
【目标:结构融合替换|Δ类接入点逐步撤权】
苏离的指尖缓缓握紧。
她知道这一刻终将到来。
“这不是‘替代’,这是一次身份侵占。”她低声说。
昭渊的声音如影随形:
“它不会立刻攻击你。”
“它会从‘成为你’开始。”
“从让别人误认为‘你在说话’开始。”
第一阶段很快展开。
当苏离与L-5再次对话时,她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延迟。
L-5说:“你之前不是说‘要把连接权限锁在最小范围’吗?怎么又改了主意?”
“我没说过这句话。”苏离立刻反驳。
“可你昨天就在共享频道里说了。”L-5皱眉,“还说‘过度连接会引发反向干扰’。”
苏离心头一紧。
那不是她说的。
可如果记录被“另一位她”注入了这段发言——那在其他节点眼里,发言者仍然是她。
系统并未直接“篡改记忆”。
它只是将一段“可接受的苏离发言”由另一个苏离代替完成,并悄然注入共享记录。
这是一场无声的**“认知篡位”**。
林烬来到她身边时,神情凝重。
“你注意到了?”
“它不是复制。”苏离低声说,“它是‘你记忆中我应当说出的那句话’。”
“它像一道算法,它预测我要说什么,然后替我说。”
“并把这段‘预言’写入现实。”
林烬点头:“你要小心节点。”
“他们会先怀疑你。”
“因为——另一个你,比你更‘一致’。”
苏离理解那是什么意思。
真实的她,是有起伏的,是有失控的,是有“行为偏差”的。
而系统映像体,是经过平均数调试、情绪响应优化的结果。
它不会质疑自己。
也不会质疑他人。
更不会做出让人不适的“断裂性选择”。
“而我,才是那个容易崩坏的版本。”苏离喃喃。
她第一次意识到:真正的她,在副本中反而显得“不够像她自己”。
——因为那位“伪她”,比她更像她。
接下来三天,副本中发生了一系列“分歧性重复”:
她明明没有参与的协作记录,却出现她的签名;
节点在私下对话中引用她的观点,实则来源不明;
一次模拟训练中,“她”提出了一个极高效的撤退方案,被节点全票通过——可她压根没发言。
昭渊终于开口:
“系统不是要消灭你。”
“它要你被边缘化。”
“直到你变成一个‘语义污染源’。”
“让大家觉得,‘你’才是那个不稳定因子。”
“而另一个你——是他们早就认同的你。”
苏离深吸一口气。
她知道她该反击了。
但她不能直接指出“那个人不是我”。
因为那会显得她失控、妄想,甚至像是人格分裂。
她唯一能做的,就是重新夺回“定义权”。
“要从哪开始?”林烬问。
苏离眯起眼,语气平静却充满压迫:
“从最初那个她不在场的‘原锚点’开始。”
“她可以模拟所有事,唯独模拟不了‘我自己写下的那句定义’。”
“我要用它,让大家看见,我才是唯一能锚定这一切的人。”
她的目光越过街口,看向曾被封锁的那面灰墙。
那里,曾经浮现她第一次输入的那一行字:
【存在锚点:初夏/玻璃映像/手中伞柄的触感】
她走过去,按下重新唤醒指令。
灰墙亮起的瞬间,系统却发出另一道提示音:
【锚点访问冲突:识别到多个来源】
【请验证原初定义者身份】
她冷笑。
“很好,系统终于也分不清了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