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脸颊对应肝,右脸颊对应肺,额头对应心,下巴对应肾,鼻子对应脾的部位。某个部位出现本脏对应的面色,颜色过浅或过深都是病态;若出现其他颜色,则按五色生克规律推断病情。
【注释】这是用五色配合五脏对应部位,判断虚、实、贼、微、正五种病邪的诊法。左颊属肝,右颊属肺,额部属心,颏下属肾,鼻部属脾。若本部出现本脏面色(如鼻见黄色),色浅为气血不足,色深为邪气过盛,均属病色。例如鼻为脾的部位,见黄色是脾经自病(正邪);见白色是“子盗母气”(虚邪,肺为脾之子,肺虚耗伤脾气);见赤色是“母助子气”(实邪,心为脾之母,心火亢盛助脾热);见青色是“彼能克我”(贼邪,肝木克脾土);见黑色是“我能克彼”(微邪,脾土克肾水)。其他脏腑均可按此规律类推。
天庭(额头)对应头面部,阙上(印堂上方)对应喉咽部,阙中(印堂)是诊察肺的部位,山根(两眼之间)候心,年寿(鼻梁)候肝,鼻梁两侧候胆,脾胃候于鼻尖。脸颊候肾与腰脐,颧骨下方候大肠,颧骨内侧候小肠,面王(鼻尖至下巴)候膀胱与胞宫。颧骨处候肩部,颧骨外侧候臂部,外侧下方候手部。山根旁(内眼角)候胸乳,绳骨(颊骨上缘)候背部,牙车骨(颊骨下缘)候大腿、膝胫及足部。
【注释】这是以面部上中下部分候头、足、脏腑,结合五色诊病的方法。阙中(两眉之间印堂)为面部中部最高点,对应肺疾;印堂上方的阙上至发际的天庭为上部,对应头面疾病;阙上下方对应咽喉疾病。山根在肺的对应部位下方,候心疾;年寿(鼻梁)在心的对应部位下方,候肝疾;鼻梁两侧候胆疾;鼻尖(面王、准头)在肝的对应部位下方,候脾疾;鼻孔候胃疾。耳前下方的两颊,因肾位于脊柱两侧,故候肾与腰脐疾病。颧骨下方在肾的对应部位下方,候大肠;颧骨内侧候小肠(小肠位于大肠上方)。面王(人中至承浆)候膀胱与胞宫(肾之腑与生殖器官)。天庭居上候心(火性炎上),左颊候肝(肝属木,主东方),右颊候肺(肺属金,主西方),鼻候脾(脾属土,居中央)。颧骨为骨骼之本,位于面部外侧上方,候肩疾;外侧接臂,候臂疾;外侧下方接手,候手疾。山根旁(目内眦)位于面部内侧上方,候胸乳疾病;绳骨(颊骨上缘)候背部疾病;牙车骨(颊骨下缘)候下肢及足部疾病。
天庭、印堂至鼻尖高起平直,颧骨、脸颊、蕃蔽(耳门周围)宽广丰隆,骨骼轮廓明显者,寿命长久;若这些部位骨骼低陷、肌肉薄弱,则容易受病邪侵袭。
【注释】这是通过面部五官五部的强弱判断寿命长短的方法。面部中央(天庭至鼻尖)高挺,两侧颧骨、脸颊、耳门饱满,远看轮廓清晰,为骨骼强健,主长寿;若相关部位低平薄弱,则体质虚弱,易患病且寿命较短。
面色黄赤主风热,青白主寒证,青黑主疼痛,黑色过深可见麻木拘挛。面色淡白主失血,淡黑主肾虚水寒,萎黄主诸虚劳损,两颧深红主虚劳内热。
【注释】这是结合五色在面部不同部位判断病症的方法。黄赤为阳热之色,主风热病;青白黑为阴寒之色,主寒症、痛症。黑色深重时,若影响经脉则麻木,影响筋脉则拘挛。淡白主大失血(如吐血、衄血、便血)或心血不足不能荣养面色;淡黑主肾病寒证;萎黄(浅黄无光泽)主气血虚损;两颧深红为阴虚火旺,属虚劳范畴。
观察面色时,要注意其色之锐(色的尖端部位),色锐所指向的是相应的官窍和部位。若色锐方向是从内向外,病情相对容易治疗;若从外向内,则病情较为难治。同时,需将官窍、部位的颜色与脉象结合,综合参考五种病症(虚、实、贼、微、正等病症相关情况)来判断。病色从下向上冲犯明堂(一般指鼻)并延伸到额头,这属于水克火的贼邪之象,所以是逆证;若从上向下压迫明堂并延伸到下巴,属于火侮水的微邪之象,所以是顺证。此外,左右方向也有不同判断,男女有别,男子以左为主,女子以右为主,男子面色从左冲右为顺,从右冲左为逆;女子面色从右冲左为顺,从左冲右为逆。逆就意味着相反,这种相反的情况预示着病情危险。之前是以内外部位来分辨顺逆,这里又以上下、左右来分辨顺逆,这些都必须清楚知晓。
【注释】这是通过观察五色在官窍和部位间传变情况来诊断疾病的方法。色之锐是关键观察点,疾病的传变情况可依据色锐所指的官窍和部位来判断,从而明确疾病起始和传变的方向,明晰生克顺逆关系。色锐向外,表明是内部脏腑传至外部,即脏传腑、腑传表,这类病症相对容易治疗。色锐向内,意味着是外部传至内部,即表传腑、腑传脏,病症就比较难治。虽然内传外传有难易之分,但更要结合五部、五官、五色、五脉以及五种病症相互推导参考,如此才能更准确判断病症的轻重、生死。病色自下向上冲犯鼻并到额头,这是水克火的严重传变,是逆证;自上向下压迫鼻并到下巴,是火侮水相对较轻的传变,为顺证。这里说的反和阽,男子以左为重要参考,女子以右为重要参考,男子和女子在色的左右冲犯方向上顺逆判断相反,逆就表示病情危险。明确内外、上下、左右不同的顺逆判断方法,对准确诊断疾病十分重要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